< 返回
华为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四点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在思科华为诉讼案尘埃落定两个月之后,一向低调的华为高层不久前首次直面媒体,常务副总裁徐直军坦言:“相信有了这一次以后,我们应该说是有准备的了。”实际上,诉讼案给华为、或者说给经验尚缺的所有中国企业上的生动一课,在于究竟该如何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经验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徐直军表示,从1996年就瞄准国际市场的华为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是做得比较早的,很早以前就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这次事件使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这个开始,为我们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一些更大的、更复杂的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积累了经验。”

经验二:加强合作伙伴建设

华为的有关人士在谈到此次诉讼案的体会时,对合作伙伴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简单地说,跟美国人打官司就要派美国人去,而且必须在美国;你在德州打官司,你必须是德州的律师才能到德州打官司。就好比北京律师不能到深圳去打官司一样,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要有一些合作伙伴。”

经验三:舍得花钱请最好的律师

在思科诉华为一案中,华为建立的原则,是在美国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来应对官司,换句话说就是“用美国的方式,在美国当地打赢官司”。据相关媒体透露,其所聘请的著名律师开价高达每小时630美元,但最终的结果证明华为的钱没有白花。“请好的律师事务所,最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看似多花了很多钱,但是律师差距是很大的,官司打赢了,你是赚了,还是亏了?”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说。

经验四:以实力证明自己

据了解,业内人士将这一和解的结果归结为华为能够理性地用实力证明自己。据介绍,华为每年拿出10亿元来搞研发。倪光南在总结思科华为一案时指出:“在信息领域来讲,核心技术,大量的知识产权,之所以华为的知识产权技术能够站得住,就是因为自己开发了整个的软件系统,所以可以在这个产业里边不至于受到人家的压迫,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