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迎评促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运用标杆管理这种最前沿的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是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该文对独立学院如何应用标杆瞄准法进行了探讨,供独立学院在实施标杆管理时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独立学院;标杆管理;迎评促建
独立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创办至今,已承担了全国新增本科招生数量约三分之一的任务。为了全面推动独立学院建设和改革的步伐,2007年教育部将启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对独立学院来说,这无疑将是一次“大考”。[1]2005年教育部对249所独立学院进行了专项检查,获得较好评价的有100所左右,其余多数为合格,少数为较差(不合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迎评促建的过程中,运用标杆管理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办学经验,进行定点赶超的学习是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
1.找准标杆并形成标杆管理计划
实施标杆瞄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识别目前标杆,一般而言,外部标杆应是行业中具有最佳实践的领先者,其次要具有可比性并且实践时可以模仿。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在2004年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在与校本部执行相同标准的情况下,学士学位获得率达到81.2%,考研录取率近1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院在培养高质应用人才方面树立了品牌,可以作为本地区的标杆进行学习;二是如何使用标杆的问题,独立学院使用标杆的基本方式是创造性模仿,即一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尽可能模仿和复制自己的、别人的竞争优势。[2]所以,以评估指标体系(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及改革与创新点)为标杆瞄准指标,制定一个通盘的工作计划殆不可少。
2.确定绩效差距原因
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目前占地800余亩,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8500多人,部分设施仍在建设中,距学院打造西部一流独立学院的战略建设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100多亩,在校学生人数1.6万多人,固定资产达到4亿多元,图书馆藏书达到88万册,已毕业的三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其工作经验被教育部编入《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一书,发行全国,在中国教育发展论坛上,被授予“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的荣誉称号,是重庆市唯一一所榜上有名的独立学院。其成功经验主要有:
2.1抓住机遇促成发展 四年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牢牢抓住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日趋旺盛这一良好机遇,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2.2师资力量充分利用西南大学名校优势,专职教师821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261人,占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50人,占31%,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西南大学。另外,中科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著名导演谢晋,戏剧理论家余秋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等组成艺术指导委员会;由西南大学各专业知名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特邀请政界、商界知名人士讲学,并聘为客座教授。
2.3教学质量及管理机制 视教学质量为生命,围绕“以教学为中心,向课堂要质量”,育才学院作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二是抓学生到课率,促进学风建设;三是以加强教学监控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3.形成改革计划并创建最佳实践
为创建属于自己的最佳实践,赶上并超过标杆对象,我院提出的最佳实践构架如下:
3.1先进的发展观及准确的定位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重,管理有序,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以“创业、创优、创先、创新”为办学理念,以“专业+外语+技能”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尤其是逆向思维)及实践能力。3-5年内建成西部一流的万人规模的“多科性”独立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具有全面创新精神和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国际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服务重庆及西部地区。
3.2落实教学中心地位
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领导重视;政策倾斜;投入优先;教师教学工作认真;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杜绝因人设课,把对口型知识转化为适应型知识和能力,为学生准备两条以至多条就业途径。
3.3教师队伍建设及适应大众教育的教学管理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和学院自身特点出发,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坚持“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满足发展需要,科研需要。师生比1:18为合格,1:16为优秀;其次是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结构要求30-40%为合格,50%以上为优秀。为严格教学管理,建立新开课试讲制、教学督导制、导师辅导制、申报职称教学一票否决制的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行创新学分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按照教育部要求,还要建有一支具有“教育情结”专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4.结束语
在本科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前后夹击中,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必须独辟蹊径。独立学院评估的成功组织既展示了形象和品牌,也锻炼了工作团队,尤其是教师有了一线的演练机会。通过交流认真学习兄弟院校的长处,可以找准推动教改工作的着力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有着母体高校在教育资源、学校声誉及办学传统方面鲜明优势的独立学院,可以进一步针对其生源特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充分发挥其机制与体制优势,在高素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这也是独立学院的历史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叶莎莎.独立学院求解“成长烦恼”.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
[2]张立伟.标杆瞄准:快速复制竞争优势.中国记者,200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