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高管宁可离职不愿裁员

部分高管宁可离职,不愿裁员。讲义气还是太意气?

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师兰老师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裁员行动来减负。面对老板下达的裁员令,在大部分职业经理人选择服从,并对自己昔日的同事战友们举起裁员利剑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的高管选择了一种讲义气的做法,“伤害兄弟的事情我不做,我选择主动离开”。

在裁员风潮肆虐的当下,后者的做法虽然有些个人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可能也无法改变企业最终的裁员决定,但确实让在裁员风波中饱受煎熬的员工们感到一丝欣慰。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管主动离职其实是再度凸显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困境。

本期栏目,记者请到了业内有关专家来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

对企业是百分百的损失

主持人:职业经理人在裁员压力下宁可主动辞职,弃“帅”保“卒”,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您对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任戈:中国象棋的传统经验是“弃车保帅”,其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也是有借鉴意义的。而这种做法完全与传统经验背道而驰,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做法会带来百分百的损失。因此,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

兰明: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任何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那职业经理人的天职正为企业营造最大的利润的,而不是讲义气,顾感情的。

这种做法可能会是企业面临金融风暴与人才的流失双重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的平稳过渡。不过,这也对企业的股东们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重新审视企业与思考如何更好地、理性地对待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企业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应对金融危机,让企业更具有竞争性。

为员工赢得一个积极表现的机会

主持人:我认为这种做法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至少为员工和个人赢得了一些东西。

任戈:其实对于员工来说,企业高管的做法只能暂时帮他们保住工作,毕竟企业做出裁员的举动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的确遇到了发展的困难,企业的裁员计划不会因为高管的离职而轻易改变。积极意义在于,这可能给员工一个积极表现并争取留下的机会。

而对于企业高管个人而言,主动离职的做法却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借此机会树立体恤下属的形象和良好的口碑,为以后带队赢得人心。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工作,需要重寻踏入求职的历程。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高管级别人才的就业的难度也不可小觑。

兰明: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高管的做法也为员工与职业经理人赢得的更多与企业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数职业经理人并不职业

主持人:有人说,企业高管的这种做法凸显了职业经理人“过剩”的问题,以及在经济危机下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困境。您是否认同?

兰明: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这种经营者与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观念上的冲突,是特定环境下的个别现象。通常的情况下企业越是艰难,对职业经理人需求就更加旺盛。

不过这个现象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职业经理人还不够成熟,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任戈:事实上,中国的企业一直都非常缺真正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需求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有所减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并不“职业”。

从过去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做到企业高管级别的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是有很多不职业的做法。比如,他们往往一旦干出点业绩就要求加薪,或者积累够了个人资本就跳槽,换取更多的个人利益,更有甚者会借助在企业积累的市场和客户资源跑出来单干。

如果说他们的能力有多强,也不见得。很多人一旦离开原有的岗位,或者换一个行业就不能生存了。

因此我认为,中国不缺经理人,但是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在金融危机的当下,职业经理人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危机下如何保住饭碗

主持人:您认为当下,经理人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

兰明:首先要端正态度,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此外,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竞争力也非常有必要。

任戈: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企业发展基本上顺风顺水。而如今,全球经济滞涨,企业生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对于普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危机的时刻,他们应该做的就是改变之前的观念,与企业共同进退,并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一些企业高管主动降薪,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做法也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