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分析 (学历作假,劳动关系被解除)

2019年3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小刘凭借我市某公办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身份,到上海某世界500强电气公司应聘行政助理职务,经面试考核等程序,张某成功被招聘为该公司职工。同月,他被公司通知到生产技术部操作岗位锻炼。公司对张某在公司的表现基本满意。到了这个阶段,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成为该公司员工的目的。

小刘所提供的《个人简历·受教育情况》内注明2015年至2019年在哈市某公办本科高校读企业管理专业,获本科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六级。但是,公司根据该简历在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网站上查询,却没有找到其所称的上述信息。小刘提供的学历有问题!公司马上和小刘联系,小刘辩称其简历写错了,应该是另一所院校。在人事部门的再三追问下,才得知其真实毕业信息,其谎称的通过英语六级也并不存在。由此,小刘以假学历进行应聘已被证明是事实。尽管聪明肯干的他已经可以胜任现在的工作岗位,但是公司还是毫不犹豫地解除了和他之间的劳动关系。违背诚信的小刘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上海梦。

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长,相比以往“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现在的大学普及率已经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大学生往往给予比较高的期望,因此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是尽管面临不小的压力,诚信仍是做人之本。简历优化绝不等于造假,如果采用一些不正当、不诚实的手段去试图获取工作机会,比如虚构自己并不具备的高学历、高文凭、证书等去满足用人单位的一些必备要求,就违背了基本的诚信原则。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发生纠纷时也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