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从“长平之战”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统帅”

“长平之战”引发了人们对赵括与廉颇孰是孰非的思考,现今企业在自己的不同时期应如何配备合适的领导者?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战役的叙述,无论大小或重要程度,几乎都是一笔代过,寥寥数字或一两句话便进行了交代。但他唯独对长平之战着重笔墨进行了描述。

长平之战,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繁为时代特征的战国时代行将终结。可以说,长平之战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走向、于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一场战争。而赵军长平之战的惨败原因对现代的企业来讲,同样是具警世意义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企业,如何认清自己需要怎样的统帅就变得尤为重要。

长平之战,赵括之过?

长平之战,秦赵两军本身可说是势均力敌,秦军人数稍占优,但赵军拥有独步天下的强大骑兵部队,且携主场之利,拒天险地势。但最终势均力敌的秦赵两军最后却呈现了一边倒的结局。后世对赵国的这次惨败多归咎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年轻气盛,不辨虚实,不明地理,行事轻率……但笔者认为,赵括固然有错,廉颇也难辞其咎,归根结底,是赵王没有因时、因势为赵军配备合适的主帅,以至在这场战役中将可以与秦一争天下霸权的资本彻底葬送。

长平之战初期,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战略要地上党,赵军一下失去天险地势,此时的赵军好似一个处于壮年期的企业,忽然面临来自行业对手的挑战。这时,本应凭借厚实的积累,一鼓作气,奋起反击。但赵国在赵奢死后,仅廉颇一将可堪重任,廉颇虽然经验丰富,老持稳重,但也因此而相对趋于保守。非但未及时去收复上党,反而面对长平无险可守,却依然选择避而不战,完全消极防守。在这一时期,赵军最佳的统帅类型应该是善于一针见血找出问题,并且能在专业领域强势出击的。

长平之战中期,两军对峙,秦军仗着上党地势,并不急于进攻,而赵军由于错失了刚开始在敌方立足未稳时的反击机会,也只能对秦军望洋兴叹。此时的赵军好似一个正由盛转衰的企业,明知对方将来抢占自己的市场地位却也只能徒呼奈何。这时,本应选择不断骚扰,以期减缓对方的上升势头,并饲机扭转颓势。但廉颇错误的选择与秦军打持久战,希望凭借本方补给线较短的优势来消耗秦师,拖垮秦国,且不知赵国的经济已不堪重负。在这一时期,赵军最佳的统帅类型应该是有大局观,能掌控局势的。

长平之战后期,秦国商鞅变法所建立的强大经济期初开始体现,而赵国虽然也经历了胡服骑射的著名改革,但毕竟仅限于军事层面,经济国力与秦国相差甚远。赵国已经难以继续支持军队的巨大支出,补给渐少,作为前方的将士自然切身体会、军心动荡。此时的赵军已似一个面临关停并转的企业,经营上已经基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时,本应尽可能减少损失,留下资本另谋发展。但年轻气盛的赵括选择了殊死一搏,结果陷入秦军包围,惨败收场。在这一时期,赵军最佳统帅类型的特点应该是坚忍,并且是懂得变通的。

反观廉颇,长平之战后期或许更适合他,而赵括,在赵国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或许能在初期取得奇效也说不定。但恰恰,这两个人都没有出现在合适的时机。长平之战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

认清需要怎样的统帅

哈佛商业评论与贝恩(bain)企管公司访问全球160位形形色色成功企业的总裁归纳出了五种成功的领导类型,分别是:策略家、栽培家、专家型、掌控型和变革型。

对应赵王在长平之战中的选择,在本应选择专家型的时候,启用了策略家廉颇;而在需要掌控型的时候,依然坚持着策略家;当到了真正需要策略家的时候,却又启用了激进的变革型。长平之战的失败就成了必然的结果了。

对于企业来讲,适合企业的领导力类型并无定势,如何认清适合自己的,关键就在于懂得“审时”和“度势”。

审时

审时意味着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定的发展时期来选择领导类型。

在企业创立初期,在生存的压力下,不论是董事长和总经理,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全力拼杀,争客户订单,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所以在这一阶段,适合企业的领导类型应该是掌控型和专家型。掌控意味着领导者必须全面把握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亲自上阵厮杀。而对于一些新经济形态下的企业,比如软件、芯片、互联网,专家型的领导往往就成了成功的关键,如微软的比尔盖茨、百度的李彦宏,而intel也是在成立36年之后才迎来了自己的首位非技术背景ceo。

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通常销售增长迅速。这时企业的经营者在财务指标之外,更加关注拟订、测试及执行公司的长期策略,决定公司资源如何运用,达到最佳绩效。在这一阶段,无疑策略家是最适合的。为了支持未来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家开始逐步打造企业高速发展的各方面基础,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职责、制度和流程。

企业迈入成熟期后,生产、销售、内部管理都趋于稳定。领导者可以脱出手来考虑更长远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栽培家来提升企业的独立运营能力,要求各单位独立拟订策略,栽培家则负责养成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和态度,并以栽培员工成长达到此一目的。

当企业进入衰退期后,销售明显下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持续亏损。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变革型或者策略家。变革型的领导者善于带领企业从逆境中奋起,但与此同时,突围意味着进一步的投入,企业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一旦变革失败,结果就只会更糟。所以此时,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策略家,策略家会重新考虑公司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利用,另辟蹊径说不定也能东山再起。

度势

度势是指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地位与形势来选择领导类型。回过头我们看赵王在长平之战后期选择变革型的赵括,其用意本没有错,也符合“审时”后的判断,但由于缺乏“度势”的缘故,错配了赵括,导致了最终的惨败。

对于处于市场进入者地位的企业,情况和初创期的企业类似,需要掌控型和专家型的领导者挂帅厮杀。

对于处于领跑者地位的企业来讲,一方面需要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稳定当前的大好形势,同时也必须居安思危,培养自身的抗风险、应对竞争等各方面能力。栽培家正是处于这种形势下的企业所需要的。

对于拟退出某一行业的企业,追求的是最低的风险,最小的损失。此时,策略家就能更好的为企业做这方面的谋划。从赵国拟从巨大的战争消耗中抽身而退的战略来看,选择变革型的赵括的确是不可取,当时的蔺相如就曾极力反对,可惜赵廷中有此见识的毕竟只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