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袁德刚:营销中国最美的地方

袁德刚,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一位以景区掌门人的身份入选“cctv 年度经济人物”50强的企业家,促进区域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文化推手,以特立独行之精神,孜孜不倦地为构建世界惟一的“瀑布旅游王国”而努力的旅游经营者。

“2006cctv年度经济人物”7名西部地区候选人于2006年12月7日在成都亮相。至此,已举办了七届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产生了该项评选以来的第一位纯旅游企业家的身影,来自的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德刚,与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等人共同成为影响中国西部经济重要人物。

此次的评选以“谁照亮中国经济”为口号,主要评选标准是“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袁德刚被推荐为候选人理由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以市场手段运作了‘黄果树瀑布节’,并使之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惟一指定旅游节庆活动。他整合黄果树乃至贵州西线旅游营销方式,以强大的品牌向心力推动‘大黄果树旅游区’概念到实质的转变,重新糅合并诠释了黄果树旅游的意义。袁德刚以特立独行之精神,孜孜不倦地为构建世界惟一的‘瀑布旅游王国’而努力,为沉寂多年的贵州旅游不断注入强心针。”

对旅游业来说,袁德刚最终没有入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10强的结果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他获得提名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旅游产业正在更深入地影响社会经济及大众生活。

责任:旅游不是圈地卖门票

袁德刚初任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时,很多景区负责人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把优美的自然资源圈起来坐收门票的阶段。但袁德刚已经具有前瞻性地意识到,旅游产业的最高境界应该追求“零门票”,将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

他总是在想,如何通过旅游彻底改变黄果树区域的经济落后状况,从而实现景区门票的逐步降低甚至取消,通过构建和谐的大黄果树无障碍旅游区改变人们对于圈地收票就是旅游的观念。

2005年的春节,在景区值守的袁德刚看到了最让他欣慰的场景:黄果树区域内的百姓手持自己的身份证和有效证件免费进景区游览,而不再艳羡地眺望园内的游客,不再像从前一样徘徊在景区门外甚至冒着危险走小道进园。袁德刚说:“2003年以前,黄果树景区秩序很差,很多人总爱说,是因为当地个体经营户短浅的经营意识和百姓缺乏对景区的保护意识。我们当然希望当地的群众能够主动维护景区的旅游和环境秩序,但是在自己的家乡哪怕是过年的时候也不能去看看自己的宝贝,你能要求老百姓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它吗?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个宝贝是自己的,他有必要爱护它吗?”

袁德刚提出在黄果树风景区设立社会公众开放日,对游客免费开放并通过宣传吸引当地人进入景区、了解景区,以唤起他们对于自己资源的自豪感和爱护。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飞船胜利回收,搭载“神六”一同遨游太空的黄果树风景画也顺利回家。黄果树风景区于次日免费对外开放,与九州同庆这个特殊的日子。黄果树公众开放目的首次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果树因此而更具亲和力。但袁德刚认为,公众开放目的实验并不是风景名胜区的公益属性的惟一体现方式,要有更多方式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公益价值,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门票仍是景区主要来源。在袁德刚对黄果树景区的规划中,这样的格局很快会被打破。近几年来黄果树景区在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上,逐步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旅游氛围,比如,游客可以在石头寨蜡染之乡感受布依风情,在陡坡塘瀑布与鸟类亲密接触,在国际标准的网球场挥汗,或者在风景如画的郎官体会短道赛车和漂流的乐趣。“未来发展上,我们会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增加景区门票价格上做文章。我认为告别单纯的门票经济是今天黄果树旅游产业获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虽然现在我们的发展仍离不开门票,但发展的增长点已渐渐转向景区品牌和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2005年以来,国内众多景点纷纷涨价,但黄果树景区始终坚持不涨价。”

“如今的旅游产业是全方位的,连着娱乐、交通、餐饮等众多行业,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发展旅游产业,眼光绝不能盯在一张小小的门票上,而是要在‘吃、住、行、购、游、娱’这六大要素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留住游客就留住了财源,这几年,我们挖掘景点资源,吸引了更多游客,增加游客逗留时间。我们还启动了生态旅游城建设,这是逐步迈向‘零门票’时代最为关键的一步,将成为黄果树旅游产业最大的收入来源。”

“我们黄果树在未来几年来将会向游客免费开放”,这是来自“神州第一瀑——黄果树”的声音。2006年6月2日晚,在北京大学高端培训周活动中,袁德刚以一场“激情创新跨越——‘神州第一瀑’重塑辉煌之巅”的主题演讲郑重地向广大听课人士做出了承诺。”

创新:“先舍后得”实现三年三级跳

“西部要跨越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我们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创新”。黄果树瀑布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贵州旅游龙头,由于历史原因,对外开放20余年来黄果树各景区景点可视范围荒山秃岭、岩石裸露,中外游客把黄果树戏称为穷人家缺少嫁妆的美女。1992年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因森林覆盖率低等原因未获批准。袁德刚认识到依靠传统营销方式已经落伍,大胆地提出了“先舍后得”的营销理念。“2003年,我们投入83万元用于市场营销推介,是历史最高水平,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之后两年,我们每年的营销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用于巩固老客源、拓展新市场,成效出来了,思想也就统一了。”2004年里,景区通过举办节庆活动,运用多种技巧,依托节庆品牌融资,成功举办“2004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首次为景区凝聚了两亿余人的人气。

2004年,黄果树景区开始与旅行社和媒体携手,实施“月月有节庆、月月有活动”的营销提升措施。当年,首届黄果树瀑布节成功举行,全国35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黄果树的品牌更亮了。景区还利用门票价格杠杆作用,吸引20多家旅行社投入资金参与瀑布节的举办,并首次提前销售来年景区门票。从那一年起,黄果树景区实现了三年“三级跳”。

黄果树景区从2003年旅游接待44万人次,旅游收入3500万元,到2004年的155万人,旅游收入7200万元,再到去年22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亿元。今年截至目前,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8亿多元。

影响力:省内外跨区域办节庆

“瀑布是特殊的自然景观,可以衍生出许多经济文化现象,所以近年来,我们做了很多文化活动,比如瀑布节、唱山祭水大典。节庆也是品牌,不过现在有的地方组织的活动形式雷同,多是用明星大腕开场,经贸洽谈跟上,而且多数是政府埋单。我们的唱山祭水大典是以苍山为舞台,当地居民为主角,只有居民参与了,才会使他们更热爱这里的山水,更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瀑布也才会更有文化内涵。我们把理念注入品牌,那就是对水的崇拜和尊敬。因此我们每年都要给黄果树瀑布过一次生日。”

2004年伊始,袁德刚提出“办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对景区企业形象进行宣传炒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黄果树”的观点。袁德刚的“年年有节庆,月月有活动”的理念,在近几年得到有效实施。他通过市场运作,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特别是黄果树瀑布节,再次成为贵州省内旅游界的焦点。

在袁德刚的策划下,2005年的黄果树瀑布节期间,黄果树景区别出心裁,在成功举行两次“唱山祭水”大典活动的基础上,与黄山景区、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强强联手,创新地打造出“三黄”联动的“唱山祭水”大典。这个大手笔作为“唱山祭水”大典融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大典已不是一次单纯意义上的祭祀活动。一方面,它成为中国山水福地民众表达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尊崇之情,期望人与自然共存、永续、和谐发展的传统典礼。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旅游产品的推介平台,展示了黄果树景区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广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其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空前提高。

推动力:塑造黄果树旅游品牌的恒久魅力

“市场化运作”是黄果树经营成功的重要利器。决战石漠化使景区绿化旧貌换新颜靠的是“市场运作”;保护与开发的和谐统一靠的是“市场运作”;而“黄果树瀑布节”的市场化运作,更可谓是神来之笔,不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更使瀑布节成为贵州省政府惟一指定的旅游节庆活动,以瀑布节这一项目招商和拍卖为标志的高度市场化运作,开创了业界运作旅游节庆的成功模式。

袁德刚说“千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看到一个和现在一样的甚至更美的黄果树瀑布,让中国最美的地方在黄果树成为永恒。”他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科学的市场化运作使黄果树瀑布的旅游品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对民俗的挖掘整理及展示使黄果树瀑布的文化品牌具有更独特的魅力,环境友好的开发思路使黄果树瀑布的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袁德刚不仅重新诠释了黄果树旅游的意义,也赋予黄果树恒久的魅力。

记者手记:

很多老牌景区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这是一种先天的发展优势,却也是其管理者没有危机感的原因。而袁德刚在景区发展表面上还平静的时期,前瞻性地看到危机,并通过一系列大手笔运作使黄果树突破瓶颈,焕发新的活力。社会责任感,品牌梦想,以及对旅游事业的澎湃激情,形成了袁德刚的独特魅力,造就了他的光荣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