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业绩考核为何逼走销售精英

企业以“分公司整体任务完成”为绩效前提,导致优秀的业务经理业绩突出,却因整个团队未完成任务而迟迟拿不到绩效工资。这种考核方法只能把“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最终大家“抱团而死”。

完成任务却拿不到绩效工资

张经理就职于国内著名的家电企业a公司武汉地区,刚刚被提升为销售经理,全权负责湖北省的销售。他上任的第一把火还没烧热,销售主管小刘就提出辞职。

张经理知道,小刘这段时间的压力非常大,想辞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公司业绩考核文件规定:“个人完成任务后,只有在分公司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才能拿到绩效工资。考核点中开单量占35%、回款占40%、零售量占25%。”

小刘与前任销售经理的个人关系不错,这三个月来为了完成整个分公司的销量任务而拼命回款、压货。虽然每个月小刘的个人任务都完成120%以上,但分公司连续三个月离总任务都差上一截,小刘累死累活也没拿到绩效工资。

更糟糕的是,由于过度透支市场容量,本月本区域的销量任务只完成了50%,老上司偏在这时候调离。看不到希望的他只好另谋高就。

在武汉区域做销售主管期间,张经理就对公司的考核体系颇有看法。这个考核制度大体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缺失过程考核,业务人员月初睡大觉,月底拼命开单、压货;销售经理每到月底挨个给业务员打电话,结果该完不成还是完不成;有些经销商抱怨业务员只到月底打款的时候才出现;卖场的经销商促销员对公司产品不了解,有些人甚至对竟品、渠道,终端的最新情况一无所知;有些经销商反映本区域价格体系混乱,业务员不闻不问只管压货……

2.业务人员在每月25号前后如完成任务的90%,就处于等待和观望状态,并多方打探其他人的业绩完成情况和分公司整体业绩完成情况。如果分公司整体基本能完成,就做最后冲刺;若不能完成,就将原本在当月能开的单和能收的款项转移到下月,以备后用。

3.单一的业绩考核点不能对每月重点市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业务人员为完成零售量,大卖低端产品,造成公司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平均销售利润下滑。

张经理寻思着,如何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机,变革薪酬制度。

破解一:分项考核,重在过程

在争取到上级的支持后,张经理着手推行他的“加强过程考核、业务重点工作考核、动态监控业绩完成情况”的综合业绩考核制度以及任务限时完成制度,制定了考核表(如表1):

由于业务人员在每月25号前后对销售任务的态度不同,张经理便细分了月销售任务(表2):

而上、中、下三旬完成任务情况,表2:业务人业绩项目细分表分别占月底业绩考评的30%、30%、40%。

这种过程考核,占据整个考核比重的30%,取消了以前业绩考核占据100%的现象,也杜绝了业务人员“月初睡大觉、月底跑断腿”的现象。

破解二:任务分解,权重制衡

如何防止业务人员为了完成零售量大卖低端产品,造成公司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平均销售利润下滑呢?

1.在与各区域充分论证后,销售经理将公司总部分配的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市场(此点最为重要),区域经理根据分解到本区域的当月任务量和区域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任务分解表,并明确本月任务考核的计算方法(如表3、表4)。

范例:甲分公司×区域2月份各项任务分解表

任务考核计算方法:k任务完成率(占任务权重40%)y1=销售量完成率×20%+零售量完成率×10%+利润产品完成率×5%+新网点拓展完成率×5%。

b任务完成率(占任务权重40%)y2=高端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0%+常规产品完成率×20%+促销/特价产品完成率×5%+网点拓展完成率×5%。

j产品任务完成率(占任务权重10%)y3=销售完成率×5%+网点开拓完成率×5%。

综合考评完成率(占任务权重10%)y3=经销商进销存及营销人员行为考核结果完成情况占5%+工作态度占5%。

业务经理本月实际得分=(y1+y2+y3)×100确认。

2.在每月初的营销例会上,下发分解表给业务员,并讲解分解任务量的来由,由各业务员确认自己的任务量。无疑问后,再由各业务员具体将各产品任务量分解给相应的经销商,最后填报任务完成推进表,开始执行。

3.在下月营销例会上,由销售经理公布每位业务员上月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实际考核得分。根据考核标准进行奖惩。

除了该制度以外,张经理还给自己制订了每周对团队成员的电话关心计划,电话的内容主要包括问候、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电话关心,能恰当地体现团队的人文氛围,又能及时发现团队成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及时帮助。

《综合业绩考核制度及任务限时完成制度》配合以人文的电话关心计划,很快激发了营销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本制度自从执行以后,甲分公司的业绩有了明显的进步,销售团队开始摆脱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工作状态。新制度使张经理对团队每日的工作状态了如指掌,业绩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