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张醒生与何经华殊途同归的疑问

从爱立信空降到亚信的张醒生,和从华美国宏道公司空降到用友的何经华,都没有把原来激情规划的民企里程走完。

未完旅程

“今晨当你们获悉公司2005年首季业绩收入盈利双超预期好消息的同时,也得知我在两年任期结束之时不再继续担任集团公司ceo兼总裁,由张振清先生接任的决定了。”张醒生在2005年4月27日向亚信全体同事挥手告别的信中写道。

“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做出的决定。”张醒生说。他的离开颇有些戏剧色彩。

亚信集团第一季度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4%,达到2320万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第一季度的净收益是140万美元,每股收益3美分,而上一季度净收益是81万美元,每股收益2美分,分别增长73%和50%。收入盈利双超预期,软件和服务收入已成为主要增长点,领军人物张醒生功不可没。

而就在年初和媒体的小型沟通见面会上,张醒生还反复表示,他不会离开亚信:“增长、赢利、国际化,我在亚信的三步走的战略还刚刚开始呢,怎么会考虑到离开呢?”

离开就这样突然降临。因为市场业绩不好,达不到预期被开走的经理人比比皆是,而如今难道业绩佳也是一种罪?

虽然方式不同,几个月前与张醒生一样匆匆结束民企旅行的还有500万年薪的“软件第一总裁”何经华,王文京重新走到前台。

去年11月,他的辞职同样突然。

“我不是一个魔术师,在一夜之间把用友的业绩带上去,”2002年4月,刚刚空降到用友不久的何经华在演讲时直言不讳,“在美国10几年我受到的最好的职业训练就是,随时准备明天走人。”

没有想到竟是一语成谶。按照当时签订的协议,何经华的任期为5年,他才只走了一半的路程。

直到现在,关于何经华为何离职用友,依然没有一个准确说法。但关于职业经理人的浮沉,空降或离开的原因一直很老套,无非是业绩不利,水土不服 。用友7%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软件上市公司中属于中下流,与净资产收益率19.13%的浪潮软件相差甚远的经营状况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业绩差会黯然出局,业绩好者也有可能遭遇滑铁卢。何经华和张醒生的先后从民企出局,再次给外界留下惊讶与想象的空间。

民企江湖

虽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何经华利用自己在国际公司的经验将用友从一个财务软件公司改造成为一家中国本土最好的管理软件公司,使用友的收入翻了一倍,但“成长的速度还是太慢。”

“我75%的时间都在飞,周末回家只是换了个衣服就又要走”。何经华的鞠躬尽瘁,用友的员工至今说起还是唏嘘不已。

分析人士说,软件厂商发展速度放缓,用友业绩未达预期,可能仅是何经华离任的导火索。何经华与王文京在用友是否走国际化道路上的分歧,可能也是导致何经华产生“觉得很累,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想法的重要原因。

在王文京看来,用友现在进入第三次创业,核心是国际化。然而,他寄希望于带领用友进行国际化的何经华,正是公司内最反对国际化战略者。

相对于未来设想,何经华考虑的是更现实的问题:用友公司3000多名员工,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7亿元人民币,平均的生产率是20余万元。他的结论是用友的本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化不能操之过急。

用友真的有了国际化的产品吗?难道我们在国内的钱挣完了吗?何经华一连串的反问凸现出他与王文京开始在公司经营发展道路上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何经华眼看难以影响到王文京的国际化战略,只好选择激流勇退。

在赴任siebel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一职之前,何经华终于对媒体露了底:“在用友,我得不到充分信任,有责无权。”

张醒生的离开同样不那么简单。

亚信董事长丁健对张醒生的任职,用“划上了圆满句号”作为董事会的评价,肯定张醒生成功地带领公司完成了“从单一市场到多市场”的既定战略的拓展。实际上,张醒生还帮亚信完成了公司的全面重组,完成了从“产品(集成)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它所需要的是最重要的任务是ceo带领大家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在新业务上有破冰之举。

而在亚信从硬件集成商转型到软件与服务商之后,从大型公司爱立信空降到规模不是很大的亚信的张醒生在这方面的运气并不太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天平正渐渐偏向他的对面。

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而言,当其经营理念和老板的节拍发出不同的声音后,离开已经成为宿命。